發(fā)布時間:2023-08-04 17:18 來源:師宗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:周艷紅 劉小永 曹愛華 瀏覽次數:6996
近年來,曲靖市師宗縣積極探索產業(yè)轉型升級新路子,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(xiāng)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特色產業(yè),扎實推進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振興,著力形成“一村一品”農業(yè)發(fā)展格局,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,帶動群眾持續(xù)增收。
氣未覺消退,夏天卻已進入了尾聲。師宗縣雄壁鎮(zhèn)雨柱村的桃子相繼成熟,迎來采摘高峰期。在稗子溝村硝洞桃園里,低矮粗壯的桃樹枝葉繁茂,一顆顆鮮嫩水靈的桃子掛滿了枝頭,色艷香溢,讓人“桃”醉。果農孟石榮和工人們穿梭在桃園里采摘成熟的桃子,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。
據了解,孟石榮已經有8年的種桃歷史了,當問及他為什么會種桃時,他打開了話匣子:“我們以前是挖煤,在我們這個地方只有挖煤有點出路,后來煤礦基本上都關閉了,關閉之后有朋友指導去那邊(山東)引進這個品種種種,種出來這個桃子還是可以的”。據他介紹,以前的雨柱村以挖煤為生,隨著煤炭去產能和減量化生產政策措施實施,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務工,他自己也出去了一段時間。后來,為了給自己找一條發(fā)展新路,他去了山東考察桃子,從那邊買了樹苗回來試栽種。
在早期種植桃子的時候,他試種了秋雪,雖然桃子色艷、水分足、味道也好,但由于桃子品種單一,銷路一直不見起色。后來,他與兒子孟雄飛又到西安考察,結合稗子溝村硝洞的實地環(huán)境,最終將桃樹進行了改良,取得了明顯效果。
8年來,孟石榮一直在種桃道路上不斷摸索,不斷學習改良。如今,單他桃園里的桃子品種就有13種,他的桃樹發(fā)展到100多畝,已經是村里數一數二的種植大戶,而且他家的桃子品種全、品質好、成色佳,深受大家的喜歡,很多果農都從他這里要苗嫁接,在他的帶動下,好多村民跟著他一起發(fā)展桃子產業(yè)。
“我種了40多畝,今年還是可以的,桃子也結,個頭還是可以,40畝應該有50多噸的產量,今年價格還是可以的?!惫r曹學華說。
據悉,為做大做強桃子產業(yè),2017年,雨柱村黨總支依托7戶種植大戶,探索了土地入股、資產整合等四種模式,動員106戶群眾通過土地、勞動力等資源入股成立師宗眾旺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推動黨組織的政治優(yōu)勢、合作社的經營優(yōu)勢、農村的資源優(yōu)勢三者疊加整合,實現村集體、合作社、村民共建共享共贏,雨柱雪桃種植也走上了標準化、正規(guī)化、專業(yè)化發(fā)展之路。
“我們會每年組織不低于兩次的集中培訓,還有我們種植戶之間也會有兩次左右種植經驗交流?!庇曛逦瘯魅务R玉國說。
如今,雨柱村種植桃子3500余畝,郁郁蔥蔥的果園、漫山遍野的桃樹成了雨柱村的主產業(yè),也成了雨柱村打開生態(tài)富民、產業(yè)振興的一把“金鑰匙”。
“下一步,我們結合地方實際以及相關政策,我們可能還要擴大種植面積,然后引進相關的企業(yè)進來做深加工。結合從開花到結果到掛果這七八個月,利用我們山上這幾千畝的花果,再結合民俗和玩的東西,來做鄉(xiāng)村旅游、休閑農業(yè),最終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(tài)效益雙贏的局面?!庇曛逦瘯魅务R玉國滿懷信心地說。
來源:師宗縣融媒體中心 周艷紅 劉小永 曹愛華
編輯:牛慧玲